数字经济腾飞|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和保障-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3/02 14:59:32
来源:新华网

数字经济腾飞|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和保障

字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激活数据潜能。”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2021年12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提升至38.6%。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将数字经济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新空间、新增长点。数字经济是面向未来、面向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关键力量,我们需要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站位,塑造数字经济的健康生态,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财富的经济,是物质、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教育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发达的实体经济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其信息系统转换、升级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其核心业务,对其业务活动、流程、业务模式、IT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以新建一种为满足客户需求、开放、充分利用外部数据的数字化系统,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及能力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答慢了、答错了,都等于落伍了。

我国“十四五”发展期间,数字化转型将会是席卷各个领域、各个角落。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政府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

数字经济发展应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

1.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满足需求作为出发点。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应从数据理解客户痛点,提高获取和利用数据的能力,通过数据人工智能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联接和预测客户的需求,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数据充分流动降低复杂经济系统不确定性,围绕数据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优化和重组,不断催生出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大型企业应打造一体化的数字平台,全面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强化全流程数据贯通,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应充分发挥数据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用好人工智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大规模“数字红利”。

2.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降低成本作为主要抓手。广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可获得性正在不断提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技术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共性的难题依然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实施由外向内的商业模式,对现行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重新构建和优化,重新设计整体业务流程,包括精简程序、压缩控制、开发自动化流程,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经营和服务能力。企业应充分挖掘、分析、利用数据,穿透供产销系统,减少中间环节,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解决用工难用工贵、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货期、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作用凸现,建设数字化制造、生产线、车间、工厂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创新发展作为驱动力。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中的应用,催生出全新的智能装备产品和服务,加快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贯通,使上游与下游、生产与消费对接更高效,供求更平衡,资源配置更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开展前沿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工业芯片、智能传感器等融合支撑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发展新型智能产品,培育推广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创新发展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应持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深化产融结合与产教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贯通。

4.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顺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及市场个性化需求,以多维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一要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加大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力度,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导向,有序推进数字技术成果转化,重视产业孵化、培育及壮大发展,形成数字经济核心驱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教育产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数字经济增长新动能。二要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应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实体经济赋能能力。推动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加强实体经济数字化生态建设,完善实体经济数字化规则与标准。

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数字人才培养作为支撑。数字人才是推进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强化数字人才支撑,破解数字人才支撑瓶颈,须既着眼于解决燃眉之急,又着眼于为长远发展护航。推进实体经济数字人才培养工作,要厘清现阶段实体经济数发展需要数字人才的数量和要求,明晰瓶颈所在及缺口,循序渐进,对症施药。企业一要建立动态引进数字人才目录,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以知名企业、核心平台、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等为引进数字人才为重点目标,建立全球引进数字人才体系,实现精准引进数字人才的目的。二要实施数字人才培养工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字化企业等为重点培养数字人才平台,以自主培养、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相结合,开展多元化合作培养数字人才。对数字人才的使用应注意扬长避短,规范使用,使人尽其才。

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保障

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历程证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只有融合发展才能让数据释放价值、爆发力量,只有融合发展才能实现以数字技术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其实,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也并不是高不可攀,融合发展是方向、是出路,实体经济各行业、各企业都可以在充分利用数据的基础上找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路径、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从本质上探究,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的追求,需要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关键在政府引领,重点在全民参与,基础在企业发展,最终目的在惠及人民。为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

2.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潜能作用。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聚焦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满足各领域数据需求。

3.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创新协同治理模式。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强化政府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发挥对规范市场、鼓励创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鼓励良性竞争,维护公平有效市场。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数字经济治理,加强和改进反垄断执法,畅通多元主体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4.建立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云平台安全管理,加强网络空间实体身份管理。完善数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情报共享、研判处置和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对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线,加强重要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推动提升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

( 秦荣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纠错】 【责任编辑:凌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