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夯实数字经济绿色底座-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3/21 07:54: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东数西算”夯实数字经济绿色底座

字体:

编者按

“东数西算”正在改变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大高耗能的数据中心在资源充裕的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与此同时,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延展东部发展空间,助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上海:下好“东数西算”先手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让数字经济站上主流赛道,也让数据要素和算力等基础设施被提到重要高度。

提质量、建生态、定标准……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之一,近年来,上海不仅积极推动本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改革,更着力与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协同规划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下出了“东数西算”的先手棋。

提质量 打通“高速公路”

数据中心是电力消耗的大户,常被称为“电老虎”。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测算,2021年国内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43.6万架,同比增长27%,耗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6%,碳排放占到全国的1.14%左右。

这也成为促成“东数西算”工程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大部分数据中心分布在东部,带来了较大的土地、能源资源压力,而西部的环境、能源优势恰好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地区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可承载机柜数约131万架(折合2.5KW标准机柜),其中上海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可承载机柜数约26万架(折合2.5KW标准机柜)。

在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看来,将一部分机构的温冷数据或离线数据储存到中西部地区,有助于释放上海的土地和能耗压力,进而发展高端先导产业。

在上海,已经有不少企业有所布局。“目前蚂蚁的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杭州等东部城市,土地和能耗成本都较高。”蚂蚁集团可信原生技术部负责人何征宇介绍,目前蚂蚁已有数据中心西迁的计划,计划在成都等地(成渝枢纽、天府集群)成立数据中心。

不过,如同传统经济时代要致富、先修路,要让数据中心更好地运作,需打通东西部间的数据“高速公路”——加强带宽建设。

据悉,目前上海市正积极推动与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国家枢纽节点间高品质直连网络服务建设,包括通过建立完善的流量准入管理机制,精准布局运营商级核心传输节点,实现T级以上的带宽传输能力等。

建生态 赋能先导产业

根据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布局设计,将在全国设立8个算力枢纽,其中规划设立10个数据中心集群,长三角范围内包含两个,分别为“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

既然要推动“东数西算”工程,为何还在长三角建立两个数据中心集群?

在邵志清看来,“东数西算”并不意味着东部就“不算了”,相反,区域间必须有所分工:西部更适宜部署数据存储、数据

标注、后台处理、推理训练等对时延要求较低的算力应用场景;相较而言,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经济体量较大、先导产业较多,更适宜部署对高频交易、工业控制等时延要求较高的算力应用场景。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振也指出,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而上海的优势正在于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力强,承担科创攻坚重任的同时,可释放出更多的创新红利。

据悉,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芜湖两大集群高性能算力资源,长三角将优先鼓励拥有全国布局优势和创新能力的集群内云服务提供商开展东数西算统一算力资源池试点,同时接入云网统一算力调度平台,构建基于通用与智慧化服务的混合算力平台。

比如,在起步阶段聚焦新互联网(音视频、VR直播等)、企业信息服务、商品流通等主流业务场景,逐步拓展自动驾驶、城市服务、生物医药、电子设计、数字政府、数字金融等新应用场景。

定标准 打造示范标杆

浪潮信息联合国际权威机构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推动“东数西算”,归根结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社会民生。

对于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的上海来说,提前研判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加快探索和制定行业发展标准,让数字经济更好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成为重要使命。

据悉,目前上海正强化中大型数据中心技术提升和节能改造支持力度,有序推动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向绿色集约型数据中心转型升级,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样本。

在长三角范围内,各项创新探索也正稳步推进。如积极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数据流通机制,围绕医疗健康、普惠金融、市场监管、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可控数据开放机制,优先开放民生密切相关、社会迫切需要、经济效益明显的公共数据。

此外,上海还将加快网络安全监测能力提升,强化数据资源的隐私安全防护;加速推动长三角政务数据流通与协同共治,率先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打造一体化智慧大脑;全力推动建立面向长三角、辐射全球的国际数据港,进一步支撑长三角地区离岸贸易、跨境电商、跨境金融、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等跨境业务需求。(记者 胡洁菲)

西安:让“算力”成为“西引力”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正式启动,我国西部地区以土地、绿色能源等资源优势成为未来释放新一轮“算力”的优势区域。在此轮公布的“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及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西安虽然尚未入列其中,但仍以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以数据中心作为产业基础,不断延伸拓展人工智能、信息产业等产业链条,让“算力”成为“西引力”。

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我国算力需求不断增长,此前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负责人表示,预计每年算力需求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西安市相关企业预测,陕西省目前对算力需求约为400P到500P,预计到2023年至2025年,全省算力需求可达1000P。巨大的算力需求空间令不少企业“闻风而动”,开始着手在西安布局数据中心。

去年年底,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开启试运营。这是由雁塔区主导筹建,华为公司参与建设的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从算力规模来看,第一阶段规划了300P AI,8P HPC算力,是全国规模TOP2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是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负责该计算中心运营的西安昇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涛介绍。

王涛介绍,该计算中心主要为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五省以及全国头部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并和高校、科研院所基于全栈国产化的昇腾芯片、异构计算架构CANN以及深度学习框架Mindpore展开创新合作,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比如说目前我们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国产深度学习框架合作开发的秦岭·西电遥感脑预训练模型,和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秦岭·翔语语音预训练模型,基于这些预训练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相关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资金投入,为人工智能产业赋能。”

坐落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的陕西空天超算中心是西安又一“超级大脑”,这也是国内领先的以空天动力技术为特色的工业工程仿真和工业仿真云服务平台。作为信息产业链的算力基础,陕西空天超算中心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的多家信息产业企业成功赋能。

据了解,该超算中心的运算能力为1PFlops,也就是说每秒能够进行1000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适用于科学工程仿真模拟计算。而且在相同计算能力下,此设备的能耗PUE值达到1.2左右。

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正在成为吸引企业落地西安的主要原因。“‘东数西算’工程在为东部地区提供充足的算力之外,也会革新西部地区产业格局,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不能让西部的数据中心简单成为东部地区的‘廉价算力’。西安目前虽然没有在工程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位置上,但其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正在成为吸引力。”西安市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记者 雷肖霄)

成都:双“中心”驱动大枢纽

日前,“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这是我国启动的又一项跨区域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从京津冀到粤港澳大湾区,从长三角到成渝,从内蒙古到贵州,从甘肃到宁夏——一张纵贯东西、横跨南北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落子定盘,将推动我国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建立东西部算力供需体系。

根据规划,在8个枢纽中,身处西部的成渝枢纽规划设立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是唯一一个既有东部枢纽功能,也要承接长三角枢纽数据的后台加工等业务的枢纽。记者近日在四川成都采访了解到,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成都超算中心已建成投运,成都智算中心即将竣工。

清洁能源保障绿色算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泽字节,代表的是10万亿亿字节),占全球2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至1.8%。

要让数据潜力得到释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则需要强大的算力体系支撑。而不断创下新高的用电需求,使数据中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力消费设备之一。据统计,2020年国内数据中心年耗电量达到204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是要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将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充足的清洁能源保障和低成本电价支持、相对低廉的土地供应成本以及凉爽的气候,是西部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基础所在。

四川水能资源丰富,是清洁能源大省,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85.3%、86.6%,水电总装机8947万千瓦。目前,成都已规划建设川西水电特高压通道,数据中心的用能需求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数字经济基础方面,近年来四川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四川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约18%。作为省会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是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而在新型基础设施上,成都则是全国“八纵八横”通信网络的枢纽节点、全国首个千兆光纤网络省会城市。

“成都所处的地理区位,既能够承接东部地区枢纽算力使用需求,又能够消纳贵州枢纽的算力供给能力,有效减小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绕转时延、降低了长途传输费用,发挥好与‘东数西算’其他几大枢纽的衔接作用。”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院长助理、研究员曹宝林表示。

曹宝林认为,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数据存储、计算等需求,将进一步带动成都数字经济产业上下游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此外,‘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控制在1.25以内’等要求,也将持续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降碳、可再生能源供电、异构算力融合等‘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产业的发展。”

“超算+”构建新生态

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在四川天府新区正式建成投运。“中心总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算力规模按峰值性能300P Flops进行规划设计,一期已经完成了170P主机系统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运行维护部部长李佳佳介绍。

“超算已经和我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随着成都超算中心运行和国家‘东数西算’实施,将有效帮助西部地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破解算力资源紧张的局面。”李佳佳说,“比如汽车碰撞模拟测试,通过超算中心的支持,可以大幅降低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同时获得的测试数据还更加精准、全面。”

“同时,我们还探索‘超算+大数据’‘超算+大健康’等模式,不仅服务于传统科学工程计算,重点还围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构建城市发展新生态。”李佳佳介绍,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为来自重庆、西安、上海、广州等30余个城市的720家用户提供计算服务或技术服务,服务方向涵盖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20余个领域。

“我们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机遇,落实‘东数西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发挥成都超算中心的算力核心引擎作用,重点布局上下游重点产业链,集聚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和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副局长潘城说,“下一步,我们要做强成都超算中心算力服务、算力调度、数据流通、数字化赋能等核心功能,以创新生态培育为支撑,打造超算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智算”积蓄新动能

“如果说超算算得准,那么‘智算’还侧重算得快,在视频感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华为公司相关专家向记者介绍。近日,由成都高新区、郫都区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运营的成都智算中心首批昇腾Atlas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开始试运行。

在项目施工现场,一期4栋建筑主体已经竣工,部分楼栋已拆除外墙钢架。“我们正在进行内外装和总坪施工,现场有200多人在进行,4月中旬项目就将竣工验收。”项目承建方华鲲振宇技术负责人龙昌伟介绍。

从2021年5月31日签署项目协议到如今项目建设即将竣工,短短不到一年间,成都智算中心实现了从无到有。龙昌伟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一日千里的原因在于中心采用了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集成高效一体化电力模块、智能锂电、iCooling等先进节能产品技术,实现工程产品化、产品模块化、模块智能化。“我们在7天内完成了65个预制模块化集装箱箱体吊装,保证了项目实现快速上线和全周期低碳。”

龙昌伟介绍,预制模块整装设备由工厂预制,与园区土建施工同时开展,最后将预制模块吊装到工程现场后快速堆叠,与传统建设方式相比,整个建设周期减少50%以上。

“作为成都又一个即将投用的新型算力公共基础设施和赋能平台,成都智算中心将发挥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多元和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服务千行百业,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能力,支撑国家重要需求、科研创新和战略任务落地。”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国说。

“未来,除了在数据中心用电、用地、用水、用网、人才等方面建立差异化优惠政策外,还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力度,加大与川内水电能源保障城市和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产业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加强成渝与贵州间算力资源供给方,粤港澳、长三角算力资源需求方的协同发展。”曹宝林建议。(记者 李力可 唐文豪)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