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1/ 23 20:57:11
来源:中国青年网

报告:未成年沉迷游戏问题进一步解决,家庭监管短板需补齐

字体:

    近年来,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预防网络沉迷问题备受关注,其中短视频、直播、游戏、社交等行业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

  聚焦游戏行业,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下发,让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力度空前,诸多数据均表明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受到明显限制

  11月22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与伽马数据共同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作为今年国内首份未成年人保护进度行业调研,报告中梳理了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的现状,并针对超时游戏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报告首先对游戏防沉迷工作予以肯定,其明确指出“在新规作用下,未成年沉迷游戏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游戏消费这两大关键数据都有极大幅度减少,其中,头部产品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具体来看,每周游戏时在3小时以内的未成年人(包含已不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比增长至75.49%更多未成年用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系统超六成受访家长表示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明显下降。

  但仍有近三成未成年用户的每周游戏时长超过了新规所限制的3小时,还有小部分用户甚至超过12小时。在实名认证体系已经大规模普及的当下,他们又是如何突破防沉迷系统的严防死守的呢?

  报告显示,家庭监管责任缺位是导致个别沉迷问题仍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家长会直接或间接地协助未成年人超时游戏。调研显示,家长允许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段与政策要求存在偏差孩子玩游戏的家庭中,35.62%家长允许孩子用自己身份注册游戏账号,加上部分孩子欺瞒家长以绕过监管,均限制了防沉迷系统的监管效果。

  第二,家长的监管力度与孩子游戏行为具有相关性。随着家长对孩子游戏行为监管力度下降,孩子出现过度游戏以影响日常生活的几率明显提升。报告中还提到,有近15%的孩子不在父母身边,“缺爱”则更容易导致孩子通过网络游戏等途径获取归属感。

  第三,家长对于监护工具的认知有待提升,且存在逃避监管职责的现象。家长监护平台自规模化推行以来已成为游戏企业为家长提供的一项基本服务,但不愿使用监护平台的家长占比仍高达40%,这部分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容易绕过监管”,以及“没有精力关注平台内容”,甚至有18%的家长因为注册繁琐而放弃使用监管平台。

                                                            

  此外,家长的监管方式也有待优化,报告提到“当前家长主要是通过没收游戏设备、删除游戏等直接限制措施来对未成年人游戏进行控制”。这样缺乏沟通、一刀切的行为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报告建议,在孩子养成健康游戏习惯期间,需要家长的细心监护与引导,并配合其他未成年保护措施,对未成年人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保护。

  相关专家表示,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不是猫鼠游戏,技术的硬管控无法一劳永逸,“疏堵结合”、“多方合力”已经成为全社会对于防沉迷工作的共识。家长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道防线,更应该良好履行家庭教育和监管的职责,在此基础上,企业、学校、政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纠错】 【责任编辑:钱琪莹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