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鹭岛新画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30多年来,鹭岛儿女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

聚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
  • 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厦门实践”加快走向世界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日前在厦门召开的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现场交流会上说,厦门筼筜湖综合治理是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性修复的起步。

  • 厦门:陆海一体化治理打造“高颜值”海洋生态

    厦门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坐拥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的入海口,随着水流而来的垃圾一度成为厦门主要的海漂垃圾来源。厦门很早就意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的海洋工作协调小组,改变了“九龙治海”的格局,使得不少涉及多部门的海洋治理问题得以更加高效地解决。

  • 福建厦门持续推动海洋生态治理 

    福建厦门市集美区,一段全长2.6公里的自行车道横跨杏林湾。集美区自行车协会会长陈明福常来骑行,“惬意”是最深切的感受:“空中不时有白鹭飞过,沿途可远眺园博苑、集美新城等美景。”这条海上自行车道,是全长约26公里的杏林湾自行车道的延展部分。蔚蓝水面上,红色车道搭配雪白护栏,从高空俯瞰,宛如飞舞在碧波之上的一条飘带。

  • 厦门:打开海堤让大海更好“呼吸”

    “蓝天碧海飞白鹭,波光远影泛渔舟,海景画卷尽展眼前。厦门地铁带您体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伴随着语音播报,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从集美学村地铁站出发,跨海而过驶向厦门岛内。车窗外是波光粼粼的海面,白鹭飞掠觅食,吸引着不少市民和游客举起手机拍摄。

  • 权威访谈|深学笃行“厦门实践” 为美丽中国开新局——专访三部委负责人和厦门市主要负责人

    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如何阐释深学笃行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勇担重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和厦门市主要负责人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 从臭水湖到“城市会客厅”——厦门筼筜湖的生态蝶变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筼筜湖,犹如镶嵌在厦门岛中央的一颗绿色明珠,是厦门生态高颜值的金名片。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重度污染,筼筜湖却成了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湖。1988年3月,一场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的专题会议,为筼筜湖的治理带来转机。30多年来,厦门市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如今,筼筜湖已蝶变成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城市会客厅”。

  • 筼筜湖的见证

    它见证着厦门渐次开启西海域、五缘湾、环东海域、杏林湾、马銮湾等湾区综合整治及九龙江等流域协同治理。从山顶到海洋开展全域生态修复,铺展开一幅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厦门画卷”。

  • 从“垃圾海平面”到“滨海浪漫线”的生态蝶变

    “感觉很棒!一边是海景,一边是园景。”来自山东的跑友张先生说,作为马拉松爱好者,自己早前通过社交平台发现了这条滨海浪漫线跑道,“种草”许久,请了年假来专程体验。

  • 它们从厦门寄出的明信片,你收到了吗?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在福建厦门,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徐徐展开。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个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主要保护物种为中华白海豚、厦门文昌鱼和白鹭,它们向你发出了新春邀约……

  • “中国最美小鸟”在厦门筑巢安家

    栗喉蜂虎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羽毛艳丽,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鸟”。为招待好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当地响应民间呼吁,将栗喉蜂虎在厦筑巢区域划为保护区,让这群美丽的精灵拥有了更加优美安宁的家园。

  • 厦门军营村:高山偏远村的绿色发展之路

    军营村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是厦门海拔最高、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因为地处深山、资源匮乏,这里曾是厦门最贫困的村庄之一。为了炒制茶叶、发展茶产业,村民将山上的树砍伐殆尽,青山满目疮痍。近年来,军营村循着“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思路发展绿色茶产业,如今,这里如诗如画,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 “海上大熊猫”背后的倾力守护

    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先艳的眼中,中华白海豚是“家人一般的存在”。每个月,王先艳和同事都要乘坐小船,在厦门湾巡弋探访这些海洋中的“家人”,用近一周的时间对中华白海豚进行科研记录。

  • “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探秘

    全国首个中华白海豚救护基地——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是中华白海豚等鲸豚类水生动物救助、驯养、繁育及声学研究等课题开展的平台。

  • 筼筜湖“市民湖长”陈亚进:人人都是志愿者

    “每天基本上都要走两三万步,只要在厦门,我就要过来看一看。”作为厦门筼筜湖的“市民湖长”和白鹭洲公园的“市民园长”,巡湖是陈亚进的主要工作之一。65岁的陈亚进退休前是中学老师,三年前经过竞选,被筼筜湖保护中心聘为首批“市民湖长”,他曾在鼓浪屿申遗期间在岛上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我的经验丰富,有能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筼筜湖的共管共治中来。”陈亚进骄傲地说,“我也想在退休后发挥一点余热。”

  • “海岸卫士”红树林在厦门筑起生态屏障

    福建省厦门市滩涂面积广阔,湿地资源丰富,适宜红树林的生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厦门市开展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种植工作,逐步形成广泛分布于海湾湿地及城市公园的红树林种植带,构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屏障。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 新华社记者说丨“洋记者”在厦门讲述高质量发展故事

    提到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厦门,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新华社记者商洋和美籍记者李柯“穿越”大厦之门,从筼筜湖畔到咖啡街边,从科创企业到“红火”乡村,再到首次跨海高铁之旅……听他们讲述这座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 “海岸卫士”红树林在厦门迎来新生

    在几乎消失二十多年后,近85公顷红树林“重现”福建厦门下潭尾海域。步入位于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碧海蓝天之间,满目皆是怡人的青翠。这片厦门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海中,一群群白鹭在其间飞舞嬉戏,一派生机盎然。

  • 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伴舞

    每周一定要去筼筜湖散步几次,这是81岁的厦门市民张益河20多年来坚持的事。筼筜湖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厦门市,犹如镶嵌在厦门岛中央的一颗绿色明珠,是如今“高颜值”厦门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