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新标准来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影响几何?
电动自行车新版标准来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新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此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
-
入境游火爆带来了什么?
2024年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持续火爆的“China Travel”,在2025年初又被外籍游客玩出了“新梗”——“周五下班去中国”。过去一年多来,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入境游持续火爆。吃火锅喝啤酒,在潮玩店“端盒”,去“网红”小马路Citywalk,连中国人都不禁感慨:这届老外“城会玩”!
-
美妆市场加速洗牌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妆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保持万亿级规模,化妆品企业突破5700家。中国化妆品市场整体增速有所减缓,进入新发展阶段。
-
年宵花“受宠”
春节临近,年宵花市场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将象征美好寓意的花卉带回室内,装点家居,不仅是新年里不可或缺的“仪式感”,还能让人从花卉每日的细微变化中获得情绪价值。
-
首店的魅力
首店意味着“新”,可以是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的潮牌在某个地区首次开设门店,也可以是已入驻的品牌设立创新模式的概念店等。各地为何热衷引入首店?这些“首发”“首店”对消费者有何吸引力?
-
专家解读“羊绒”真相
近年来,人们对于购买高品质、高舒适度服饰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羊绒衫、羊绒大衣、羊绒围巾等兼具保暖性与时尚性的羊绒制品,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滑雪服里的“潮”生意
从非必要购买的滑雪装备,到以雪服为核心造型演绎的“雪系穿搭”,消费者对滑雪服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滑雪服如何从运动装备变成一门“潮”生意?
-
家电以旧换新一年间
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政策发布实施,引发家电换新热潮,市场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实惠、便利与品质提升是此次活动的三大亮点,消费者、厂商和渠道商对新一年充满期待。
-
南方滑雪渐热
原本“缺雪”的南方,为何冰雪运动升温?
-
中国风点亮冰雪世界
近年来,冰雪运动在多地迅速崛起,冰天雪地成为不少人的向往之地。画上京剧脸谱、着上一袭红衣、踏上滑板驰骋雪场,风驰电掣间尽显少年风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风元素融入其中,冰雪运动在中国更添一份文化内涵与新鲜活力。
-
线上购药调查
云问诊、云购药模式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消费方式,还大大提升了民众的购药体验。但同时,网购假药、处方药滥用等问题时有曝光,给消费者健康带来隐患。线上购药是否可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
“黎明之城”迈进旅居时代
文旅融合是景洪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富民强县的主要途径之一。“旅游”如何升级为“旅居”,文旅业如何发挥更大的引擎作用,景洪成为一扇观察窗口。
-
新中式茶饮进入婚庆市场
不少年轻人把新中式茶饮作为婚宴上的“敬酒”新选择,一系列珍珠奶茶、轻乳茶、果茶等新茶饮闯入了婚庆市场。
-
爱“拼”的晋江,做对了什么
晋江这座滨海小城,表现为什么这么亮眼?
-
小火锅 大乾坤
一份小小的火锅究竟如何“链”出大产业?
-
算一算马拉松热背后的经济账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热度不断升温。马拉松为何让越来越多的跑者着迷?赛事主办方、品牌方又为何蜂拥而至?
-
重回焦点的CCD相机
点开小红书,CCD相关话题有40.4亿浏览量;抖音上CCD话题播放量更是达到80.2亿次。这个火爆全网的CCD到底是什么?
-
冰雪“热”带来新风口
近年来,冰雪“热”为冰雪装备发展带来新契机,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催生很多新产品新模式,满足人们对冰雪运动的新需求。
-
探索像造汽车一样装修房子
把家装拆分成十大系统,像造汽车一样装修房子,把工业化标准部件像搭积木一样拼插安装,实现快装快住。这种绿色工业化定制的新式家装,经过万华生态坚持不懈的探索,已由梦想变为现实。
-
年轻人爱上“沉浸游”
近年来,有许多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沉浸式文旅项目频繁出圈,颇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沉浸式旅游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圈粉”年轻人?出圈的背后又有哪些“秘诀”?
-
钟睒睒:我就是一个农民,我对农业是有情怀的
11月的江西赣州,脐橙挂满枝头。鲜少露面、一向低调的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在这里考察当地脐橙产业园。
-
毛绒玩具成消费新宠
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背后是一种消费新趋势——人们追求更“悦己”的情绪消费,越来越注重自我关怀与情绪满足。
-
睡眠里有大市场
“蒸汽眼罩、晚安喷雾、睡眠仪……”近年来,为睡眠产品消费的用户越来越多。普通产品贴上“助眠”标签后,为何竟能有如此吸引力?“睡个好觉”背后到底藏着多大市场?
-
加速崛起的国产手机
近年来,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高端化进程明显加速。曾经,高端手机市场几乎被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垄断,如今,国产品牌凭借产品性能和创新,正在打破这一局面。
-
“抢不到”的文创产品
有人为了它每天六点大排长队,有人为了它专程从外地千里奔赴,二手价飙升依旧供不应求……本就热闹的博物馆文创,又上了各大平台热榜热搜。
-
量贩零食店走红三四线城市
量贩零食店,也叫零食折扣店、零食集合店,是一种专门售卖零食的零售业态。近年来,这类门店在三四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人感到不解,在商超、便利店、网购等渠道都很发达的当下,线下量贩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
民宿困惑调查
“十一”长假将至,民宿进入了预订高峰期。途家民宿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平台“十一”假期热门城市民宿预订量同比去年小幅上涨。此前有媒体报道,持续多年的“民宿热”近年来有所下降,部分民宿客流稀少,即使在暑期、小长假等传统旺季也未呈旺势。当前民宿行业发展究竟如何?消费者对民宿的热情还在吗?
-
“维C之王”,如何突破困局?
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国家林草局原荒漠司副司长、中国治沙学会副会长兼沙棘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培兴介绍,目前,沙棘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与此同时,市场供需不平衡、深加工程度低、机械化采集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沙棘产业发展。
-
牙膏乱象调查
近年来,牙膏价格不断上涨,过去几块钱一支的牙膏现在动辄几十块,甚至上百元,让许多消费者直呼“刷不起”;在电商平台,一些牙膏产品大肆宣称具有消炎、止血、抗过敏、治牙周炎等功效。昔日物美价廉的牙膏为何变得如此奢侈?让人眼花缭乱的功效真的有效吗?
-
智能家居离互联互通还有多远?
窗帘缓缓自动打开,清晨第一缕阳光将你唤醒,智能家居系统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出门上班,智能门锁自动上锁,利用手机可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下班回家,智能照明系统会根据我们的需求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色温,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家居生活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低空经济新机遇
长城上也能点外卖了。近日,北京首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正式开通。有游客在八达岭长城上尝试下单,与平时外卖点单一样的价格,只要5分钟,一杯冰镇酸梅汤就从山脚送到了游客手中。同样的路程,靠人力至少需要花费50分钟。不少地方,这样的场景正日益增多。据统计,在全国,有超过440条无人机航线,覆盖城市、乡村、高山、海岛……低空经济产业,大有腾飞之势。
-
新式茶饮,谁更健康?
美团团购数据显示,立秋当天奶茶团购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6%,三分糖、不另加糖类需求明显增加。2024年茶饮赛道日渐拥挤,卷产品、卷价格之后,茶饮品牌纷纷打起了“健康牌”,把竞争焦点转向如何突出产品的健康属性,以摆脱市场上“不健康”饮品的标签。目前多家茶饮品牌已开始摩拳擦掌。
-
大模型落地应用:难点与破局
大模型太多、应用却太少,大模型要跑起来、更要用起来……怎样走好大模型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成为近期业内外探讨的焦点。
-
机器“人”走入家庭,还有多远
颠锅炒菜、跑步翻越、收叠衣物、弹琴泡茶……在北京刚刚落幕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种人形机器人同现场观众展开互动,许多人不禁发出一句“感觉来到下一个世纪”的感叹。人形机器人——这种有着“身体”的人工智能(AI)是不少科幻电影中的主角,距离走进家庭,进入日常生活还有多远呢?
-
爆火的冰杯
“刚进回来的货半天就卖完了,通常到中午就得开始补货。”北京某便利店店员告诉记者。“买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外卖平台上,冰杯销量也持续走高。据饿了么联合尼尔森IQ共同发布的《2024夏季即时零售冰品酒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大暑前后冰杯外卖量同比去年增长350%。仅是冰块+塑料杯的组合,为何能如此火爆?
-
“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买车便宜了!”这是最近不少消费者的共同感受。以国内新能源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为例,旗下一款车型近日宣布直降5万元。今年以来,比亚迪已进行多轮降价。有人感叹,2024年是新能源车最“卷”的一年,各家车企纷纷降价。激烈的价格战会给全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中国新能源车走向何方?
-
超级主播“退潮”的背后
今年618期间,董宇辉出现在直播间的频率便大幅下降,且更多是以演讲者或抖音自制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身份露面。不仅是董宇辉,头部主播的动态一直被大众所关注。从近年趋势来看,不少头部主播不约而同,或主动或被动淡出大众视线,直播频率持续下降。直播电商不景气了吗?
-
肉牛养殖户困局待解
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价格下跌,一方面消费者得到实惠;但另一方面,牛肉产业承受较大压力。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活牛和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场户普遍亏损,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多名专家预测,国内牛肉价格将持续低位运行。下行压力下,肉牛养殖户受到哪些影响,面临的现实难题又该如何破解?
-
让商家头疼的运费险
“不买就不让参加活动,我们小商家哪里有选择。”在某电商平台经营家用梯生意的杨先生谈到运费险时,对记者无奈地说。2010年诞生于网购平台的运费险,初衷本是为了减少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的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但几经演变,从自由选择到强制推行,几元钱的运费险如今却让商家头疼不已。这是为什么?
-
中欧经贸可否实现良性互动?
未来如何进一步增强中欧经贸合作,汽车行业专家表示,要成为全球企业,本土化是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可以进一步融入欧洲本土,在欧洲建厂、成立研发中心、开拓销售渠道等,为欧洲带来更多就业,推动中国产业链在欧洲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当然,具体在哪一国哪一地建厂发展,企业家们肯定会有各自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