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公益慈善力量,共绘老龄社会幸福蓝图——专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7 10:26:54
来源:新华网

凝聚公益慈善力量,共绘老龄社会幸福蓝图——专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

字体: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肖寒)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65岁及以上占比15.4%。面对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实,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全力守护最美“夕阳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积极应对、全民行动的新格局。”日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接受新华网专访,他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把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注入更多慈善力量,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带给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于建伟(左)赴延吉“乐龄之家”调研,与村支书进行工作沟通

强保障:明确政策导向,多措并举助推养老体系建设

千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

于建伟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4次提及养老和老龄工作,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同时对发展银发经济、建设适老化设施、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出明确要求,彰显了党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高度重视,更为广大老年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于建伟认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多元化,科技创新在养老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老龄公益事业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需求的重要支撑。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跃升和老年人福祉的增进。”于建伟说。

补短板:完善服务模式,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健康服务是老年人急迫突出的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老年健康政策进一步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持续优化、老年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12708.3万人。374.5万60岁及以上残疾老年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全面有效推进仍需进一步结合当前国情、社情和家情现状。”于建伟表示,应对老龄化挑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抓重点、补短板、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在当前环境政策下,他特别关注助餐服务、护理服务和农村养老问题。

在助餐服务上,多部委已联合发布《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旨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助餐网络。于建伟认为,通过实事求是的调研,可以精准掌握老年人的饮食需求和就餐困难,提供更加贴心、个性化的餐饮服务。此外,借助科技手段,如智能化点餐系统等,可以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护理服务方面,尽管我国护理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和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养老护理服务人才的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于建伟强调,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护理需求。

此外,农村养老问题亦不容忽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水平与城市存在明显差距。为此,于建伟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并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以及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和执行全面、多维度的策略,我们可以逐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确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于建伟说。

增活力:携手公益力量,共绘老龄社会幸福蓝图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应对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在这个背景下,公益慈善组织负有重要使命,成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据悉,自2013年以来,政府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投身养老事业,使其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已有不少社会组织成功涉足养老领域,凭借自身专长和特色,实施了一系列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公益项目。然而,相较于儿童、教育、扶贫等传统慈善领域,公益慈善组织在养老事业的发展上仍需进一步发力。

谈及如何赋能老年公益慈善事业,于建伟指出,基金会通过实施“乐龄工程”,成功推出了“乐龄陪伴”“乐龄文化”“乐龄健康”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在助力老龄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在“乐龄陪伴”项目中,基金会特别关注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生活。于建伟介绍,自2019年10月起,该项目已在全国十多个省份的乡村资助建设了“乐龄之家”,为农村留守老人及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生活照料、精神陪伴和安全防护等。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资金物资超过6000万元,带动各方投入超过2亿元,惠及10余万老年人。

“乐龄文化”项目涵盖老年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多个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多方面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近年来,基金会主办和协办了多项文化艺术活动,并参与摄制了多部影片,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会还推出了乐龄云课堂等服务平台。于建伟介绍,这些平台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活动为辅,提供养生、健身、书画、摄影等几十门直播课程。

老龄事业的发展为慈善力量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与巨大的发展机遇。于建伟说,公益慈善组织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问题为己任,积极响应并投身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之中。

展望未来,于建伟表示,期待更多公益慈善组织能够主动加入到老龄事业的大潮中,与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等各方力量携手合作,共同开创全民行动的新局面,为老年人打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纠错】 【责任编辑:吴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