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2/ 28 15:47:54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为破解“渐冻”谜团 他留下一份特别的礼物

字体:

  新华社上海2月28日电(记者袁全)“他一直想为别人做点有用的事,如今也算得偿所愿,希望这份特别的‘礼物’能为更多罕见病病人和家属带来温暖和希望。”提起丈夫潘先生的遗体组织捐献,曹女士说。

  2023年1月7日,68岁的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潘先生去世。遵照他生前意愿,脑与脊髓组织捐献流程立即启动。基于前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志愿者的沟通,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复旦分库(上海脑库)获取了这份珍贵样本,并将其纳入中国渐冻人脑组织库。潘先生也成为该库首位上海地区捐献者。

  2018年,潘先生被确诊为渐冻症。“确诊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是极度痛苦的。”曹女士回忆道。“患者往往在确诊前都经历了各种周折,心力交瘁。”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嬿表示,即便很多人对渐冻症有所耳闻,但精准诊断依然面临挑战。

  华山医院门诊5楼35号诊室,每周三上午,上海唯一一家运动神经元专病门诊在这里开诊。从医20多年,陈嬿看到过太多的患者和家属怀着希望走进这扇门,被确诊后带着绝望和迷茫离开,“对于渐冻症患者来说,一旦确诊,生命的倒计时就此开始。”

  “患者的意识格外清醒,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行动能力在一点点丧失,但无法用语言或是肢体表达自己。”陈嬿说,目前医学界尚未探索出渐冻症的病因和有效治疗手段,患者只能通过服用延缓发展的药物,尽量延续生命。

陈嬿(右一)在为患者做检查。新华社记者 袁全 摄

  潘先生养病期间,曹女士收到了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明,一问才知道,原来潘先生已经默默在手机端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于是,她便把丈夫的愿望记在心里。2022年9月,得知一个全国渐冻症脑组织科研样本平台正在筹建,曹女士立刻向陈嬿咨询。2022年底,潘先生完成了脑与脊髓组织捐献登记流程。2023年1月7日,潘先生的病情急转直下,当天下午曹女士帮助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陈嬿说,在全世界范围内,罕见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仍面临着极大困难,以往只能通过患者的血液、体液、脑脊液样本研究,无法探究其运动神经元病主要受损部位(脑与脊髓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我国至今也尚无大样本单病种病理性脑库,中国渐冻人脑组织库的建设亦在起步阶段,如果进展顺利,未来将是神经科学界的一座巨大宝库。”

  陈嬿表示,像潘先生这样有意愿捐献遗体组织的患者还有很多,为高质量地保存好珍贵样本,一方面需要有较为完善、高质量的病史资料,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支随时响应、组建迅速、严谨专业、关怀人文的专业队伍投入其中。

  如今全社会对罕见病的知晓度和关注度逐渐提高,“我也是个相对专业的渐冻症患者家属了,以后希望做一个能帮助这一群体的志愿者!”曹女士说。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0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