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科学钥匙 打开科学之门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8/ 27 19:21:48
来源:新华网

你听说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吗?

字体: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体系能够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宏观到微观的全程跟踪监测,这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

       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灾害指标的确定。在近几年的科学研究中, 农业干旱、寒冻、洪涝等气象灾害指标也在相对完善。

       1、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是干旱监测技术运用的核心内容,用于表示区域内空气的干燥程度,可以根据连续无雨日数、土壤相对湿度、作物受旱面积、水田缺水率等确定,在干旱灾情的分析中有对比、度量等重要作用。

       2、寒害指标

       寒害是指温度低于最低温度对作物产生的伤害,包括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零上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冻害则是指零下低温对作物的伤害。寒害在我国北方地区十分常见。

       3、洪涝指标

       洪涝一般在降雨量、降雪量较多,处于常年风暴潮、热带气旋的堤坝地区发生。洪涝灾情的监测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扩展指标两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了多个方面:

       1、地面监测应用

       地面监测指的是安装在果蔬或农作物的种植田内的监测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等。通过地面监测仪器,技术人员会获取一些必要的气象数据。一旦发现数据有明显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并判断将要发生的气象灾害。地面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同时监测多种气象灾害,还拥有高信息分辨率的应用优势。

       2、遥感监测应用

       遥感卫星能对大范围农业气象活动进行动态观察,对影响范围较大的灾害天气有良好的监测效果。除此之外,遥感监测的数据反馈效率也比较高,能够满足对大多数气象灾害的监测需要。

       3、数理统计预报

       利用信息化监测设备收集大量实时气象数据之后,这些气象数据需要进行专门的统计、分析和处理。风力、温度、湿度的变化等是需要进行统计的主要数据内容。

       目前,我国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方面研究众多,已经建成了多种农作物品种的监测预测系统。不过仍有许多不足,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与当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监测预测系统。

       本文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副教授李红莲进行科学性把关。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纠错】 【责任编辑:王卉雯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15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