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 01 22:39:02
来源:新华网

第40次南极考察|记者手记:冰山,南极的见面礼

字体:

  新华社“雪龙2”号12月1日电  记者手记:冰山,南极的见面礼

  新华社记者周圆

  56度57分、58度、59度20分……“雪龙2”号餐厅入口处,“猜冰山”活动登记表,已密密麻麻写了五六页。

  冰山,从南极冰川上分裂掉落、漂流而来,被无数探险者视为南极大陆的“迎客松”。“猜冰山”则是中国南极考察队的保留活动,风一更、雨一更之后,队员们在抵达南极的兴奋中,预测第一座冰山出现的纬度。

  询问气象保障员浮冰区范围、参考以往“夺冠”数据、请教资深的“老南极”……此次,队员们想尽法子提升自己的获胜概率,预测结果甚至精确到秒。然而“雪龙2”号驶过一条条纬线,直至南纬64度,仍迟迟不见冰山的影子。

  船时11月29日下午,南极大学正开班授课。船长肖志民从侧门进来,拍了拍记者的肩,嘴里蹦出三个字“瞧见了”。看着记者疑惑的神情,他更是话留三分馋着人,“走,去驾驶台”。

  记者小步快走来到驾驶台,顺着肖船长手指方向望出去,涌浪、层积云、海鸟,还有一个白色小点——冰山。望远镜将其拉近至眼前:这座冰山的个头谈不上大,通透的白色向海天两侧散去,最后恰如其分地融入天际线的蓝白渐变色中。

  冰山的出现,将本航次“猜冰山”的答案定格在“南纬64度21.85分”。对于全体考察队员而言,这更像是一份来自南极的见面礼。

  近一个月、约7500海里的航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员们跨越约100个纬度、穿越多个气候带、拨钟调时5次、数次遭遇超4米涌浪。季节的更迭、时差的变化、船只的颠簸,磨炼着这群向极地求索的勇者。

  如今,苦而终甘,最南端的大陆将现身眼前。

  队员侯俊杰以6分43秒的最小偏差夺得本航次“猜冰山”冠军。负责新考察站取暖工程的他,从新西兰利特尔顿港出发后,便开始和同事梳理施工思路、标出操作难点。

  “抓紧调整好状态,确保到站就能进入节奏。不辜负南极、不辜负建站使命。”他说。

【纠错】 【责任编辑:钱中兵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572113000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