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多位学子[特1] 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斩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省级奖项12项。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映射的正是学院精心打造的“一擎二线三保四聚”的学科竞赛特色育人体系浇灌出的璀璨“数”果。
“一擎驱动”精准发力
学院成立学科竞赛育人工作专班,下设4个指导教师团队,打造“决策-执行-反馈”动态中枢引擎。由院长牵头统筹,副书记专项负责,团队具体实施,辅导员全程跟踪。年度召开4次专题会议,统筹规划年度竞赛目标、资源调配及考核评价。实施“种子计划”提前选拔低年级苗子,构建“选材育苗-基础训练-专项提升-实战攻坚”进阶链。本次获奖团队核心成员,便是刚进大二即被选拔入“种子库”,在课题组中提前浸润科研与竞赛思维。
“双线融合”夯实根基
学院将竞赛能力培养深植教学血脉,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核心课程中巧妙融入真题案例;编写《竞赛真题解析手册》,收录近14年数学竞赛题目28套,数学竞赛获奖数增长35%;开发《数学建模》《市场调查与CATI实践》等20余门竞赛选修课,将理论精讲与模拟实战无缝对接,其中《数学建模》和《应用数学软件》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MATLAB、Python等专业软件的建模实验室、统计调查实验室,成为团队打磨数据分析利器的“实战基地”。
“三重保障”强力支撑
学院构建起坚实的制度、师资、资源后盾。出台《学院竞赛育人工作方案》《指导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学生综合测评管理办法》等专项方案明确激励政策;组建由教授、副教授领衔的4大专业指导团队,常态化集体备课与交流;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设备与培训。连续十余年的“数学建模暑期特训营”和“24小时呼叫平台”的辅导员团队,成为数学院竞赛精神的生动注脚。
“四维聚力”点燃氛围
学院构建“品牌活动-社团阵地-入学教育-宣传矩阵”四维体系。连续5年举办品牌活动“数学文化节”,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学科竞赛校赛院赛选拔赛、学术讲座等活动20余场。依托“数学π协会”科创社团打造常态化交流阵地,定期举办学科竞赛经验交流及知识培训累计50余场,形成“月月有研讨”的浓厚氛围。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竞赛第一课”活动,由辅导员、指导教师、获奖学生等组成金牌宣讲团,进行政策解读和经验分享。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文化墙等全矩阵宣传,学院营造出“人人敢闯、人人能创”的浓郁氛围。新生入学伊始,获奖学长的榜样故事便在他们心中播下创新的火种。
在“1234”竞赛育人体系的系统培育下,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竞赛育人成效斐然。近三年,600余名学子在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其中近300人成功进入名校深造,近百人入职公务员、事业单位与国企。本次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的亮眼成绩单,再次印证了体系化培养的卓越效能。
“竞赛不是终点,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加速器。”学院党委副书记鲁守栋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1234’内涵,让更多‘微光’在学院的育人大舞台上汇聚,照亮学子前行的星河征途,为时代发展贡献坚实的‘数智’力量。”
微光成炬,终成星河。在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这片沃土上,严谨的数学思维与火热的创新实践交织,正不断书写着以赛育人、为国育才的动人篇章。(马亚杰 鲁守栋)(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