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图片 > 正文
2023 09/ 14 16:29:42
来源:新华网

改革故事|让滨海湿地成为“精灵”的天堂——守护人群像扫描

字体: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排从左至右:东台条子泥湿地鸟类调查员与摄影师李东明(2023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贾亦飞(2023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杨洪燕(2023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付婷(2023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刘彬(2023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下排从左至右: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姜官宏(2023年8月21日,新华社记者杨磊摄);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李征浩(2023年8月21日,新华社记者杨磊摄);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蔡新杰(2023年8月21日,新华社记者杨磊摄);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陈卫华(2023年8月21日,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安宏(2023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2019年7月,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连片分布最集中的淤泥质潮间带湿地,是全球9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补给站,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在盐城停歇、繁殖或越冬,是目前全球丹顶鹤最大的野外越冬地,为丹顶鹤、勺嘴鹬、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盐城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湿地自然保护体系,全市目前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拥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

  为保护湿地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科研与保障团队、志愿者等默默无闻,扎根湿地,开展鸟类动态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等,形成一套“资源-环境-地质地貌”基础监测体系;积极推进越冬地丹顶鹤人工繁育工作,自2018年以来,丹顶鹤人工繁育数量连创新高,2023年繁殖丹顶鹤数量达56只,逐步实现在越冬地建立丹顶鹤不迁徙种群的目标;麋鹿数量由最初的39头发展到目前的7840头,其中野外生活3356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外麋鹿种群、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库。

  新华社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01002005057000000000000001110869112986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