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6/ 08 13:55:42
来源:新华社

新华视点|警惕压载水携物种“漂洋过海”——远洋船舶压载水调查

字体:

  压载水,又叫压舱水,用于调整船舶的重心、浮态和稳定性。远洋大型货船通过装载和排放压载水保持船体平衡,避免倾斜,抵御风浪。然而在压排过程中,大量物种也借机“漂洋过海”,开启了“环球旅行”。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远洋船舶入境中国港口,每年都要排放数以亿吨计的压载水,成为物种入侵的重要载体。对压载水的处置,亟需纳入到本土生物安全和国际航运合作的框架下,必须开展常态化管理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外贸增长,我国压载水输入、输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2016年远洋船舶入境中国港口排放的压载水达到3.46亿吨,其中长三角地区输入量最大。如此规模的压载水如果处置不当,将对我国近海和河湖生态造成严重威胁。

  未经处理的压载水,不仅威胁近海的高密度养殖产业,同时入境靠港货轮的非标排放也将危害水体。压载水中携带的入侵物种一旦定殖、暴发,会打破压载水输入地区的生态平衡。历史上,美国“五大湖”区、澳大利亚近海都曾因压载水排放造成生态危机。

  对这一系列的潜在生态风险,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中国于2019年加入《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在国际海事组织的合作框架下,远洋船舶须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按公约标准处置压载水。依照公约,我国在加入后有5年的经验积累期。而随着履约时间点临近,我国船舶将面临港口国更加严格的执法检查。

  尽管船载压载水处理系统目前已被逐步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上仍面临不少难题。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不少船员对压载水管理规定和处理系统操作十分陌生。一些船方为了节省成本,还存在骗取压载水处理设备证书,甚至伪造、篡改压载水排放日志等行为。

  记者在江苏调研了解到,自我国加入公约后,海事部门通过与海关等部门开展联动执法、提高抽样检测频次等方式,加大了对远洋船舶压载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但在客观上仍存在压载水管理的难点。同时,部分港口缺乏压载水自主检测能力,需要将水样远程送检,检测的周期和成本较高。

  随着世界海运贸易的发展,加强远洋船舶压载水的管理和研究,遏制物种的“环球旅行”,势在必行。受访者呼吁,应加强对《压载水公约》及相关国际规则的研究,同时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细则,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保护海洋和河湖生态环境。

  制片人:李杰

  编导:时建国、李宗胤

  记者:刘宇轩、王雨霏(实习)

  统筹:王健、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12967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