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重温总书记对博物馆工作的殷殷嘱托

跟着总书记感受博物馆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镜观·回响丨“教”“研”相长,让这所“大学校”更有引力 博物馆,架起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聚焦

国际博物馆日
  • 从小背诵的“鼓瑟吹笙”,今天终于知道是啥了!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我们从小背诵的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周王宴请群臣的盛景,更让我们对那些古老的乐器充满了好奇。

  •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 90%展品系首次亮相

    秦汉馆地处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占地面积约300亩,其中展陈面积1万余平方米。秦汉馆主体建筑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主持设计,7座建筑呈北斗七星布局,彼此以架空廊道连接。

  • 一脉承古今 文华耀东方——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之际

    文脉悠悠,气象万千。以博物院这所“大学校”为依托,陕西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繁荣和文明传承。丰厚的文化遗产被不断活化利用,成为人们滋养精神、涵养自信的重要来源。

  • 一睹为快!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镇馆之宝

    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里,埋藏着怎样的秦汉故事?这里,收藏着哪些秦汉遗珍?一起走进秦汉馆,穿越时光,开启一场奇妙探索之旅吧。

  • 孔子博物馆:追寻圣人足迹 感悟儒家文化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孔子博物馆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系列展览活动,进一步发挥博物馆以物讲史、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丰富观众精神文化生活。

  • “博”览千年|跨越千山万水: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召

    千年古都北京,故宫文华殿内,“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特展,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等机构的约200件文物,展现17、18世纪两国间“彼此尊重、相互欣赏,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 2023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18日在陕西西安举行。记者从活动开幕式上获悉,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

  • 12.9亿人次“打卡”!今天的博物馆更有“范儿”

    什么样的地方,能一年吸引12.9亿人次前来“打卡”?国家文物局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为我们揭晓了这个答案:博物馆。据统计,2023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6000多家博物馆各现特色。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走过百余年发展历程,新时代的中国博物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守望传统、拥抱未来。

  • “2024北京博物馆月”启动 打造博物馆之城文化盛宴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2024北京博物馆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启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将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和文化活动,推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深度互动,围绕“博物馆之城——让学习更快乐”这一主题,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博物馆之城”的浓厚氛围。

  • 视障文化博物馆在京揭牌

    2023年10月,中国盲文图书馆将相关展区整合,申报设立视障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我国视障群体精神风貌,传播爱眼护眼防盲治盲科普知识,体现全社会对视障群体的关心关爱。

  • “匠心”“初心”“仁心”——透视文旅热下的红色博物馆

    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大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8个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眼帘。新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电影道具、手稿,电影创作现场、拍摄场景一一展陈……长影自成立以来,拍摄生产故事电影1000多部,译制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种语言的院线电影3000多部。博物馆里展出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

  • 这些年轻人,在黄土地上探寻中华文明

    一线考古工作者,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态,探寻中华文明。器物、骨骼、残片,甚至泥土,他们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驻扎着姚河塬考古队。队长马强带领着“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在村里一待就是数年,只为尽可能地还原出西周时期最西北的诸侯国原本的样貌。

  • 中国故事|一位博物馆讲者的“治愈力”叙事

    50来岁的肖静,身材清瘦,背脊挺直,笑容清浅。这位讲了将近30年文物故事的讲解员,是流量时代另类的“明星”。粉丝们喜爱她“饱读诗书气自华”的书卷气,她款款道来的故事里总有温暖而治愈的力量。

  • 文化中国行|来元谋人博物馆看看文博人的一天

    元谋人博物馆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这里汇聚了丰富的文物、图片、实物等,展示了元谋在人类起源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请跟随镜头,看看在元谋人博物馆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大美非遗|博物馆奇妙游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跟随意大利博主视角,在江苏南通的多家博物馆,来一场Museum walk(博物馆漫步),从博物馆里感受不同维度的城市魅力。 

  • 文博一线的他们|文物修复师:以时间换时间

    耐心、专心、恒心,是文物修复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有耐心,能沉下心来,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不受外界干扰;能专心,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集中精力专心解决;此外,“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也至关重要。

  • Vlog丨万物生长,这里是神秘与繁荣的“古生物王国”缩影

    走进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一块块化石串起了贵州的古生物演变进程,追溯了从海洋到陆地的古生物多样性,浓缩了近9亿年的地质史、6亿多年的古生物史。

  • Vlog|体验博物馆里的“数字范儿”

    在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上,原建于1931年的法国公议局旧址,是天津市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法式建筑。2023年5月,作为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当数字技术与传统古典建筑邂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起去看看。  

  • 国宝画重点丨这些宝贝,穿越千年与你相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办。这是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的专题博物馆,也于今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鎏金铜蚕似昂首吐丝、三彩骆驼载乐俑若踏歌而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意趣盎然……它们穿越千年,向我们讲述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展现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

  • 这座博物馆里,藏着中国乒乓的“武功秘籍”

    “中国乒乓的武功秘籍就是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乒乓球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运动精神,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馆长施之皓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乒博馆”作为传承乒乓文化、发扬国球精神的重要场所,在普及运动知识、传承中华体育文化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中国故事丨山海之外——博物馆的奇幻之旅

    百万群山里的贵州,曾经是一片汪洋,游弋着上古鱼龙;孤立山巅的堡垒废墟,展现了“山地上的中国”的奇景雄貌;少数民族群众穿在身上的“史书”,逐渐找到了传承发展的新路……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了数亿年凝聚为一瞬间的“时光隧道”。

  • 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日前走进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探索这个印度洋岛国的历史文化印记。除了当地特色外,博物馆中还藏着许多“中国元素”……

  • 探秘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库

    重庆自然博物馆标本室的前身为1936年成立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现收藏有植物标本近3万件。标本室收藏的植物标本40%以上都是1949年前采集的,其中不乏90岁以上“高龄”的标本。博物馆对标本室进行了预防性保护施工,增加调湿板、除湿机、加湿机、恒湿低氧储藏柜等,精心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标本。

  • 文物“动”起来,带你品味运河千年文化

    大运河滋养着两岸人民,也生发出丰富的文化场景。明清时期,民间文化繁荣,老百姓乐于通过说书艺人来了解历史故事,品味人生百态。运河岸边往往书场林立、听客云集,无数动人故事随运河水传扬,成就“书香运河”的美名,为沿岸居民带来丰厚的艺术享受。

  • 文博一线的他们|云冈石窟博物馆讲解员:架起公众和知识间的桥梁

    姚乐清是云冈石窟博物馆的讲解员,已经工作了12年。她认为讲解工作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知识和听众,讲解员通过语言和专业知识帮助听众理解和欣赏特定的主题或展品,就像桥梁帮助人们跨越河流或山谷一样。

  • 文化中国行|探寻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从19世纪末开始,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区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草原游牧文化风格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其中,鄂尔多斯青铜器造型生动、特征鲜明、寓意深刻,宛如一部诠释了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历史的经典篇章。

  • 百闻不如一见丨美好的相似:中叙文物“连连看”

    陶壶、项链、玻璃瓶……一众叙利亚国宝级文物跋山涉水来到中国,为观众带来一场来自异域的“文化盛宴”,5月18日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和南宁市博物馆同时开展。即将迎来它们游历中国的第4年,它们是洗脱尘埃、绽放光彩的“旅客”,是大美不言、自有春秋的“使者”,在国际博物馆日与它们相遇很多人会惊喜地发现,这些叙利亚文物与中国文物存在着众多美好的相似之处。

  • 新华时评丨让博物馆的力量烛照未来

    一个珍视文明的民族,才能筑牢根脉;一个敬畏历史的国家,才能走向未来。博物馆的力量润物无声,烛照前程。参观博物馆是寻根和启迪,不忘民族之来路;建设博物馆是保护与传播,继承文明之辉煌。

  • 当自然穿越历史,品百年博物院里的“文化互鉴”

    在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天津市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内,一座红墙白窗的三层欧式建筑“藏身”于熙攘闹市之中,绿树环绕、低调古朴,独具一番“大隐隐于市”的静谧之感。这便是北疆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因丰富独特的馆藏和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中法文化交流互鉴的标志性项目。

  • 听文物讲故事丨云南省博物馆:用青铜记录一种很“滇”的生活 

    从战国至汉代,云南滇池沿岸有一个被称为“滇”的古老文明,考古寻不到它的文字,史书未曾记载它的消失。好在滇人留下了独具风格的青铜器,成为探寻古滇国文明脉络的线索。

  • 文博一线的他们丨云冈研究院壁画修复师:当好“文物医生”义不容辞

    今年是云冈研究院壁画修复师戴宇翔工作的第11个年头,对于戴宇翔来说,壁画修复师的工作,既是对先人的传承,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 【馆长有话说】全国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博物馆里藏着的学问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对于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藏着哪些学问、在教育和研究上有哪些可圈可点的经验值得推广等话题,新华网采访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青海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昭君博物院等全国26家博物馆馆长,听馆长有话说。

  • 【馆长有话说】寻觅中国行业博物馆里藏着的学问

    对于中国行业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藏着哪些学问、在教育和研究上有哪些可圈可点的经验值得推广等话题,新华网采访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消防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听馆长有话说。

  • 百闻不如一见|一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它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中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新华社带你走进北疆博物院,邂逅这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了解它的创建者,一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法国人。

  • 新华社权威快报|跨越2000余年!辛追AI重现

    5月17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分别为年龄约35岁的全身坐姿版和50岁左右的头部形象。3D数字人以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辛追出土时的头部扫描X光片为主要依据,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

  • “博物馆奇妙日”:当AI唤醒文物……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漫步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凝望着诉说历史、见证文明的文物,想象着如果它们有生命,会讲述怎样的故事。用AI唤醒沉睡的文物,身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嘉年华”。新华社“百闻不如一见”栏目,带你体验“博物馆奇妙日”。

  • “博”览千年|触及千家万户:博物馆让中华文明可知可感

    泡好一杯咖啡,随后打开电脑,轻点鼠标,范亚秋便“走进”了甘肃省博物馆的数字展馆,探寻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触手可摸的数字文物、细致入微的文图讲解,为她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

  • 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上新“侯爷的酒杯”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5月16日上新一批漆木器及其相关金属配件,其中有刘贺生前使用过的饮食器皿,折射出当时的生活方式、社会时尚及审美情趣。

  • 文旅新探|打卡古城朝阳:深藏市井的16座“宝藏”博物馆

    从猛犸象、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到佛教瑰宝“七宝塔”,从见证中华文明起源的红山文物到工艺精美的“辽三彩”……朝阳的市井街巷中,藏着16座“宝藏”博物馆,全市超13万件文物、近700件国家一级文物存身其中,馆藏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远、藏品之精美,令人惊叹。

  • 北京博物馆月本周六启动 线上线下近1000场展览精彩纷呈

    本周六是国际博物馆日,2024北京博物馆月将启动。展览周、文创周、电影周、阅读周4个主题活动周将在1个月内轮番登场,邀市民共享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线上线下近1000场展览同时亮相,三星堆专题展览将揭面纱,博物馆电影之夜、书香京城系列活动会陆续启动。

  • 听文物讲故事丨农耕文化博物馆:“一锄一镰”见乡愁

    打铁炉、轧棉机、织布机、耕地犁,补锅佬、熟皮匠等“九佬十八匠”所用的工具,坐商行商走街串巷所用的挑子、背箱和推车……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有一座山东乡忆民俗文化博物馆,馆藏有上百个门类的30多万件(套)藏品,主要展示明清以来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日常器具,涵盖农耕纺织、编织刺绣、百业挑担等多个领域。

  • 博物致知丨博物馆里的隔空对话

    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在这里,时间似乎变得厚重,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故事,每一面墙壁都回荡着历史的余音。

  • 听文物讲故事|古董自行车博物馆:工业时代的车轮印记

    地处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兰州市,有一座“古董自行车园林”——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占地超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收藏着全球自1775年至1975年200年间的1300余辆古董自行车、自行车相关配件、历史文稿等105万件,自行车牌证89万件。

  • 文旅新探|走进吐鲁番博物馆 探寻丝路文化

    这里是新疆吐鲁番,因为气候炎热,又名“火洲”,历史上也被称为“车师”“高昌”。作为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文人墨客为它驻足停留,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荟萃,绿洲城郭见证丝路几多辉煌。日前,记者来到吐鲁番博物馆,细品馆藏吉光片羽,探寻丝路文化。

  • 再现汉韵风采|倒计时三天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50年前,考古发掘震惊中外,为世界打开一扇通往西汉文明的时空之门;50年后,湖南博物院以AI技术为桥梁,带我们回望2000多年前的汉韵风采。

  • 最全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你都去过哪些?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的公示》。中国华侨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123家博物馆拟公示定级为一级博物馆。

  • 听文物讲故事|沈阳金融博物馆:钱币的诚信之道

    拾级而上,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身穿民国服饰的“南北商贾”正在此交易……由原边业银行改造的沈阳金融博物馆展示大厅里,塑像栩栩如生、笑意盈盈,让人仿佛穿越回近百年前。

  • Vlog:一座博物馆里的城市记忆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始建于1863年,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诸多历史事件。其中利顺德博物馆馆藏展品约3000件,展示饭店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天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