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推进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数字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3-12-01
“两个结合”是理论强党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无数艰难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3-12-01
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是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判断,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现代化发展经验的重要总结。全面把握“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深刻内涵,对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3-12-01
“枫桥经验”:“中国之治”的一张金名片
“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展示“中国之治”的一张金名片。
2023-12-0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是我们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2023-11-30
以数字技术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也为更好地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提供了广阔思路,创造了全新图景。
2023-11-30
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硬道理。但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刚性约束条件,自然本身也有一定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容量问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023-11-30
多维度理解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对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理解和把握。
2023-11-30
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初步构建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11-30
以“体用贯通”引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实践,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对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8
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3-11-28
在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推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发展繁荣,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023-11-27
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彰显了对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和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这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
2023-11-27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必须高点站位、全局谋划、全域推进。
2023-11-27
用文化的力量做好理论传播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求我们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理论传播的实效性,使马克思主义从纯粹的理论形态转变成浸润人心的文化形态。
2023-11-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