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型工业化 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

推动新型工业化 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工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工业运行主要指标领跑工业大省,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积蓄了强劲势能。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王楗夫围绕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介绍山东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举措。

精彩观点
1
王楗夫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做强深化功夫,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着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强化创新引领上加力提效。职业院校作为教育、人才培养平台之一,在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方面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高位定调、高位推动、高位督办,带领谋划了一大批惠当下、利长远的务实行动,有效完善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体系,有力推动了工业运行持续向好。今年我们继续做强深化功夫,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坚持顶格推进,工业运行势头持续向好。在组织机制上,统筹做实制造强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工业运行指挥等议事协调机制,提请10位省领导挂帅担任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各有关省领导连续2年带队督导调研工业经济运行,为新型工业化充分汇聚了资源和力量。在工作推进上,去年,围绕稳固工业大盘、提升创新能级等重点领域,打出一整套组合拳;今年初,再次聚焦工业主题召开全省会议,以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工业经济十大行动,为工作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在政策激励上,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印发民营经济38条、数字经济26条等重磅文件,出台要素资源保障10条、首季开门红和全年稳进提质激励等政策措施。上述工作的统筹推进,有力推动了工业运行持续向好,去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做强深化功夫,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1-2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41个工业大类中,38个实现增长,增长面92.7%,较去年全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创新能级加快跃升。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工作中,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创新,关键靠企业,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启动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企业扭住项目重要载体,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成功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突出平台创新支撑作用。一方面,建好“大而强”的平台,高水平建设先进印染、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虚拟现实(青岛)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认定工业安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制造业创新中心、绿氢制备及固态储氢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效油气开发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6个省级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育好“小而精”的载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新认定“一企一技术”中心288家,企业创新活跃度进一步提升。突出人才创新第一资源。塑强企业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5支人才队伍,新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4名;开展人才引领型企业建设试点,首批确定示范类企业5家、培育类10家,推动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格局。

建强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拓展。我们坚持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立起新型工业化的“四梁八柱”。在减量优化方面,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行动,深度优化钢铁、炼化等“两高”行业政策,全面实现粗钢、焦炭年度产量控制目标,去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5.2%,生态底色更加凸显。在存量变革方面,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六大产业,深化技改提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这一深厚家底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去年,全省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508个,超时序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98家,总数达到379家,位居全国第3位。在增量崛起方面,培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九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七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去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3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0%,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动能、培植了新优势。

强化数字赋能,数实融合步伐全线提速。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强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开启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核心产业加速跃升。以省委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重点,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集全省之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去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数实融合深度赋能。大力推进工赋山东、数据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等务实行动,去年成功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总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茅。数字基建持续完善。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2万个、确定性网络11800公里;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9个,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双超1000亿,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数达到2.3亿个、累计流量居全国首位,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底座筑得更加牢固。

做优链群生态,发展集聚动能全面增强。聚力发挥“链长制”机制的引领作用,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打造更加优良的产业生态。聚焦“点”上强企,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培强新型工业化的主体支撑。去年认定省级制造业领航型企业106家,新培育专精特新4589家、瞪羚654家、独角兽3家,国家单项冠军、小巨人达到186家和1032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聚焦“线”上固链,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省市县一体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举办融链固链对接活动600余场,促成重要合作意向3600余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聚焦“面”上育群,着力巩固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动力装备等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培育首批1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集群式发展动能得到充分释放。

 

1
王楗夫

山东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等比较优势,也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有力支撑。

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百万工匠培育行动。在培育齐鲁工匠方面,我校有哪些探索和成效?未来有何规划?

坚持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紧密结合起来,聚力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今年将推动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培育推广“三首”新产品600项以上,进一步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同时,健全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做强产业人才队伍,今年将新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左右、“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0家左右,确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1%左右。

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坚持做强优势与夯实基础同向发力,切实为新质生产力筑牢发展根基。一方面,聚焦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九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全力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确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势。另一方面,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六大传统产业,发挥技术改造的“点石成金”作用,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今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

着力培强壮大新兴领域。坚持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按照点上突破、抢占前沿的思路,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聚焦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未来产业,省市县一体推进谋篇布局,积极抢抓“新三样”发展风口,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今年将加紧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前沿技术攻关项目20项左右,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潍坊元宇宙产业园、烟台东方航天港等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

着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坚持一手抓数字产业化,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主线,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撬动作用,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今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另一手抓产业数字化,以实施“八大行动”为主抓手,扎实推进“工赋山东”“工赋百景”,高标准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力争今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新增“上云用数赋智”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在源头控碳上,深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行动,一业一策优化产业政策,提升重点行业和产品产出效率。在过程减碳上,聚焦生产全过程各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加工、节能节水等技术装备,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末端降碳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推动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力争今年推动超过20%的“两高”行业企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王楗夫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