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杭州:“补贴+优惠”促汽车消费加速回暖
在浙江杭州,车企推出各种购车优惠活动,同时购置税补贴、保养补贴等政策也在持续释放红利,“优惠+补贴”进一步催热了汽车消费市场。
-
深耕科技创新 “中国铜城”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拥有“中国铜城”之称的甘肃省白银市在持续改造升级老企业、老工艺的基础上,深耕尖端,向高新技术及专精特新方面谋求转型发展,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大量国有企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共同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
优品质、提水平、扩消费——吉林人参加速迈向千亿级产业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首,历来被视为名贵中药材和滋补佳品。人参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的吉林,正紧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人参加速迈向千亿级产业。
-
打造巨型“充电宝”——河北承德为京津冀发展提供绿色电力
“承德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承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元武说,近年来,承德积极推进建设抽水蓄能产业集群,推动电网建设,提高清洁能源的送出能力,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绿色电力。
-
贵州:以重大项目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贵州坚定不移地扩大产业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
新疆:扩大有效投资 工程踏春提速
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新疆着眼于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批投资体量大、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强的重大项目连日来在天山南北加速推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
-
科技引领 老钢企重燃新活力
最近一周,在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集团的不锈钢生产车间里,今年的第一批316H不锈钢材料分批下线。乌黑的不锈钢板经过酸洗后变得光滑、洁白,准备进行发货前的最后质检。37岁的胡桓彰是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分公司连铸作业区作业长。去年底,他和团队成功开发出常规工艺下316H不锈钢材料。此前这类不锈钢材料长期依赖进口。
-
锚定“万亿级”目标 吉林旅游产业“跑步提速”
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吉林省春季旅游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吉林省各地同时举行。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总数达72个,总投资1083亿元。这次活动是吉林省首次在旅游领域的项目集中开工。也是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史上开工时间最早、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彰显了“跑步提速”促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的决心。
-
一块藏毯热销海外的秘密
位于青海西宁的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高的藏毯企业之一。今年开年以来,旅游业复苏,目前,公司接到的海内外订单已排到了4月。走进地毯生产车间,各生产环节呈现出“不负春光赶订单”的忙碌场景。
-
数字化、绿色化注入产业发展强劲动能——重庆万州产业转型升级见闻
一卷卷粗细不同的铜管从机器中“吐出”,能耗、产线状态等数据在电子大屏上实时生成,智能监控可提前预警安全生产风险……走进重庆市万州区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偌大的数字化车间里只有十几名工人在巡检或操作设备。
-
马拉松观赛记:向希望奔跑
3月19日上午,世界田联金标赛事2023COLMO无锡马拉松正式鸣枪开跑。今年无锡马拉松实现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无锡站)、布达佩斯世锦赛及杭州亚运会选拔赛、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无锡站)“五赛合一”,成为本年度国内整体等级最高的马拉松赛事,吸引超3万人参赛。
-
天津:数字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
3月18日,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牌仪式暨天津数字产业峰会召开。本次会议以“智算引领,赋能未来”为主题,学术界、科技界、产业界齐聚一堂,共话“智算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之道。
-
云南:铆足干劲冲刺经济“开门红”
工厂里马达轰鸣、铁路站场货运繁忙、就业市场日趋活跃……连日来,记者深入工地厂房、铁路站场、招聘会现场等一线采访,感受开年以来,云南铆足干劲冲刺经济“开门红”的活力。
-
宁夏:政企协作为毕业生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
3月18日,2023年宁夏“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银川市北方民族大学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毕业生参加,提供了1.2万多个就业岗位,在毕业季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
黑龙江:11.5万个就业岗位助企稳岗
“同学你好,欢迎来应聘。”18日,在黑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大型招聘活动暨第四届春风云聘会”上,全省4588家企业携11.5万个就业岗位,助力各类企业用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
一家乡镇企业如何挺进中国轴承产业“十强”
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原是洛阳新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乡镇加工企业,它针对高端轴承产业链“卡脖子”环节,以进口替代为重点进行技术创新,深耕大型回转支承细分领域,围绕高端回转支承的高性能材料和高质量加工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并在国内首创研制了无软带中频淬火技术,在风电机组和海工装备领域回转支承轴承的产品研发和制造方面独树一帜,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
-
“电管家” 优化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出海”
为进一步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助力外贸企业“出海”,江西派出“电管家”在工业园区驻点,同时建立动态治理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用电问题,为企业生产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
把车子装进箱子 运输新模式送汽车“出海”
在上海集运物流堆场,1000台汽车被装进集装箱,搭乘超大型集装箱船“中远海运双鱼座”轮,从上海出运至英国费利克斯托港、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和德国威廉港。把车子装进箱子,是中远海运集团为满足国产汽车出口需求而开发的运输新模式。
-
扎根沃土掘“黑金” 冲向“云端”数星辰——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蹲点观察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黑油”。祖国西北角,茫茫准噶尔盆地边缘,就矗立着这样一座以油命名的城市。这里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目前每年产油以千万吨计,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记者蹲点调研发现,克拉玛依在做深“油”文章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腾“云”求新,发展云计算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性。
-
河北石家庄: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惊蛰时节,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施工机械穿梭往来,总投资220亿元的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绿色转型发展项目施工正酣。这是近年来石家庄市谋划实施的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类项目,将延伸“洁净油品+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产业链,投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约150亿元,拉动下游投资500亿元以上。
-
一块国产屏的开年“冲刺”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之一,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起跑即冲刺,首战即决战”,2023年以来经营实现良好开局,出货、营收规模环比均持续增长,整体经营质量不断提高。
-
安踏:坚守实业 持续创新
近年来,安踏集团不断转型升级,专注于体育科技的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安踏已累计申请超过3000件产品专利。从草根起步到行业翘楚再到国际化企业,安踏见证了中国民企脱胎换骨般的成长历程。未来,安踏将继续坚守实业,持续创新,谱写新的精彩篇章。
-
向空图强——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生产建设一线见闻
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1号发射工位年底竣工,明年第二季度首发;火箭装配厂房年底完工;航天城起步区6条路已经实现功能性通车,“三横五纵”路网工程项目今年4月底全部交付使用;去年底刚成立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已经是“拉满弦”的工作状态……
-
以创新为“翼” 产业攀高向“新”——重庆科技型企业走访见闻
锚定先进制造业不放松,重庆正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近日走访重庆多家科技型企业了解到,开年以来,企业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努力锻长板、补短板,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挺进,带动产业攀高向“新”。
-
一个西南小镇的“高速”转身
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是连通川滇的G85银昆高速公路旁的一个小镇,当地通高速也不到十年。通高速前,待补镇主要以种植马铃薯、玉米,饲养生猪、牛、羊为主。近几年,该镇借助交通发展带来的便利,着力打造云南特色水果冷链物流小镇,建立特色水果集散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添加强劲动力。
-
创新给抓订单带来底气——四川绵阳一线科技企业走访见闻
中国(绵阳)科技城现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高等院校15所,已建成30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4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10年来,绵阳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拥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
-
记者来信:新疆“开工潮”提前 重大项目建设加速
以往,年后到新疆务工或疆内务工人员返岗通常在三四月。今年,记者观察发现,2月以来,天山南北提前迎来“开工潮”。
-
产业集聚订单旺 中欧班列长安号再提速
今年1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46列,较去年同期增长11.6%,创历史最好成绩。在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辐射带动下,以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网络终端设备为代表的产业正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临港产业园加速聚集。
-
强基础、增动能、优供给——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大项目建设一线观察
春寒料峭,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的大项目建设持续升温:总投资65亿元的大庆聚碳酸酯联合项目施工正酣、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提速、小兴安岭湿地保护修复综合治理加快建设……黑龙江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释放老工业基地实体经济提振的重要信号。
-
北京餐饮行业回暖
3月北京暖意融融,市民游客消费积极性大幅提升,餐饮、住宿、观影等多方面人气不断回升。餐饮行业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加速促进内需潜力释放,带动消费回补升级。
-
“全域创新”强科技 老城区焕发新气质——合肥蜀山科创一线走访见闻
随着院士“挂帅”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日前成立,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的“环境谷”,在其产业链上衔接了关键一环。
-
辽宁港口一线见闻:码头繁忙 贸易回暖 前景向好
初春时节,碧海蓝天之下,大连港汽车码头格外忙碌,崭新的汽车一辆接一辆驶入一艘大型货轮,等待发往我国南方和中亚地区。这里是我国沿海最早投产运营的专业化滚装码头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国内商品车南北海运的北方枢纽。
-
“钢龙”升级再出海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的巨力索具曾参与建设卡塔尔世界杯两座场馆、阿联酋“迪拜眼”摩天轮、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诸多国际重要工程项目。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执行国内订单超过2万吨,执行国际订单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11%。
-
从新春“三热”看天津滨海新区发展
作为我国开发开放前沿,天津滨海新区新春伊始便呈现出投资热、创新热、服务热新气象。新区上下正以实干精神,在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上满弦、扬好帆。
-
下线新车 谋划新单 闯出新路——来自轨道客车生产基地中车长客的新底气
今年以来,位于长春西郊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内一直是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抓紧时间开展安装工作,不久后一列列崭新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就将从这里出发,驰骋在广袤的大地上。
-
金融举措发力 纾困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稳开局一线见闻
向产业链上下游精准纾困,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金融举措正在持续发力,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
物流跑出“加速度”助力新疆经济释放活力
当前,随着新疆各地加快推进企业高效生产、物流保通保畅,持续释放的市场需求,推动物流业跑出“加速度”。记者连日来在部分园区、口岸、物流企业采访看到,从公路到铁路,从仓储到跨境,各条物流线路一片繁忙景象。
-
链式发展 产业焕新——山东泰安以新型工业化培育经济持久动能
全链条发展带动转型升级,聚焦绿色低碳再造产业优势,要素保障创新疏通发展“源头活水”……山东省泰安市积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培育经济持久动能的现实路径,高质量发展呈现加速态势。
-
老饭馆新生记
4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个体餐饮——悦宾饭馆在北京诞生。走进这家老饭馆,40多平方米的空间稍显局促,11张饭桌错落摆放,墙上张贴着老辈人的创业照片。
-
天津:从物流中枢看快递行业复苏
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区的顺丰天津大件中转场,是一座联通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大型物流中转枢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顺丰天津大件中转场上的货物中转量屡创新高,尤其在春节前的物流高峰期,几乎每天都在全速运转。
-
安徽阜阳:让“粮田”变良田
近年来,产粮大县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电力和道路等基础设施,让“粮田”变“良田”,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增加农民收入。截至2022年底,该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69.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0.5%。
-
黑龙江鸡西:实验室里“种”钻石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的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一颗已被压制7天的组装石墨块正在工人的小锤下逐渐剥离外表,显露出璀璨的内核。2008年以来,这家公司先后跨越石墨提纯、工业金刚石、人造钻石三大领域,见证了鸡西这座“煤城”向石墨产业的转型之路。
-
津兴铁路正线铺轨近尾声 年内全线通车
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简称:津兴铁路)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东起天津西站,西至大兴机场站,全线长度100.79公里,共设6座车站。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以下简称:津兴铁路)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东起天津西站,西至大兴机场站,全线长度100.79公里,共设6座车站。
-
消费回暖信心提——郑州大力促消费复苏一线观察
从文旅到百货,从汽车到住房,郑州今年以来紧紧围绕重点消费领域,集中组织开展不同主题和类型的促消费活动,创新消费模式、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加快消费复苏。
-
黑龙江优质稻米产区电力工程建设火热展开
近日,哈尔滨市五常-帽东220千伏线路工程开展施工作业。该工程的建设将把黑龙江省五常市电网与尚志市电网相连,为220千伏五常变电站提供新的电源输送通道,工程投产后可满足五常市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用电需求。
-
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陕西引汉济渭工程不仅跨越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还贯穿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一的秦岭,被称为“小南水北调”。该工程是破解陕西省全局性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国家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年以来,引汉济渭工程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各个重要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
赶订单 抢市场——黑龙江民营企业生产一线见闻
雨水节气刚过,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几家民营企业的生产一线,从火热的劳动场景中,感受企业抢抓机遇、冲刺首季度开门红的信心与决心。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工业园区振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材料和成品件从加工机器中送出,几名工人正在有序忙碌着,七八台数控机床上的红绿灯交替闪烁,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在眼前呈现。
-
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市集消费点亮海口“夜经济”
自今年年初以来,海口陆续举办了中西“碰撞”市集、古风市集等多个具有创意的市集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夜间消费业态,加速了消费市场复苏。无论是时尚的现代气息,还是风雅的古风国潮,这些市集都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新的消费场景,带来了新奇有趣的消费体验,尤其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风潮。
-
VLOG:10块钱在“东北大集”能买啥?
集市,是体现城市经济活力的一扇窗。走进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东北大集”,蛋堡、烤红肠、冻柿子、炒货、冰糖葫芦……琳琅满目的货品让人挑花了眼。便宜实惠、好吃不贵是很多人对“东北大集”的印象,那10块钱在集市上究竟能买些啥?记者尝试用10元现金,在“东北大集”上收获好物满满。
-
“向海图强”:辽宁大连着力做好海洋经济文章
早春时节,记者在大连登渔船、进企业、访盐场,感受“北方明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逐梦蓝海的澎湃激情。
-
“出海口”通到“家门口”——山东依托内陆港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
地处内陆的枣庄市,企业出口的最大瓶颈就是物流不便。当地为此探索了“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通过建设内陆港,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
市场需求旺 企业扩产忙——江西企业生产一线走访观察
记者近日在江西一些企业的生产一线走访看到,有的企业抢抓机遇,不断接到市场订单;有的企业增资扩产,对国内外市场充满信心。繁忙的生产线背后,涌动着强劲的经济发展活力。
-
向“新”而行 向“绿”转变——山东加速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暖阳下,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的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十几台塔吊忙碌而有序。这一总投资73.4亿元的项目,预计今年内将具备投产条件。 今年以来,山东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要抓手,推动存量产业向好发展、新兴经济加速崛起,着力为首季度“开门红”和“全年好”打下坚实基础。
-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探访山西部分专精特新企业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传统能源省份山西在转型发展的大浪潮中,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星火燎原之势成长为黄土地上的新生力量,为经济发展注入信心。
-
来自陕西西安的“走商场看市场”观察
商场的兴旺程度,是观察市场消费活力的重要窗口之一。连日来,西安多个商场人流量攀升、热度不减,消费潜力正持续释放。
-
爱棋道逆袭
2019年营收1300多万元人民币,2022年营收近9300万元人民币。在体育产业受疫情影响的日子里,一家名为爱棋道的围棋在线教育机构却逆势生长,三年营收翻了七倍。在北京市体育局认定的2022年度仅有的四家“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中,爱棋道榜上有名。
-
科技成果转化有“新招” 引来千万元订单
新年伊始,郑州技术交易市场迎来“开门红”,收获今年第一单千万级技术交易项目。自2021年12月揭牌至今,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已成为河南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
让更多“金花”企业竞相绽放——重庆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升级观察
2020年投产,2021年产值约50亿元,2022年产值达106亿元——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短短3年就跻身百亿级企业,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重庆万凯主要生产食品级聚酯切片材料,广泛用于食用油、饮料、日化用品等包装领域。公司轮值总经理臧红辉介绍,涪陵提供了良好的气电、劳动力等要素保障,助力企业深耕中西部市场,快速做大做强,“今年三期项目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60亿元。”
-
携手促振兴 助力企业争创首季“开门红”
2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与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开展“送政策 送温暖 送服务”系列活动,推出市、县(区)、分局(所)三级“首席联络员”机制 ,启动阜新市、县(区)两级商会“税务服务站”全覆盖试点,同时开通“福税达”税费服务直通车,助力企业争创首季“开门红”。
-
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项目集中开工 吉林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市创意汽车研发产业园项目工地内,一台台大型设备轰鸣作响,一队队施工人员穿梭忙碌,项目启动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这个占地面积29.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的园区,目前已吸引包括红旗尊享定制中心项目、一汽新能源电池电驱基地项目、一汽株洲中车合资电驱系统项目等项目入驻。
-
市场需求旺,企业生产忙——我国自行车、童车产业聚集区河北省广宗县走访观察
万怡自行车广宗有限公司车间里,一辆辆崭新自行车经整车检测中心严格检测后,挂上价格标签,等待装进集装箱通过天津港出口到日本。“现在正是公司生产和发货繁忙的时候,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4月底,近期每天有15至17个集装箱发往日本。”公司副总经理胡凡刚说。
-
上海浦东:打好“三张牌” 奋力抓先机
人勤春来早,新春开局上海浦东连打“三张牌”:向全球人才发出一封邀请函,播下新一批科创“种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
更强活力 更高质量——浙江中欧班列开年开行观察
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已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义乌推行“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与“义新欧”中欧班列“整列中转”、铁路进出境双向快速通关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压缩运行成本。
-
从2:8到8:2 一组数字背后的钢企转型
为了扭亏为盈,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转变思路,专注高端钢材的研发和生产,差异化产品与常规材料产品的种类数量占比已由当初的2:8发展为如今的8:2,实现了对调。
-
跨境电商“加速跑”——直击上海港进出口商品中转仓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这里正在探索创新保税备货和B2C模式,以及“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的创新模式。记者近期走进位于松江综合保税区内的上海基森仓储有限公司仓库,现场直击开年跨境电商贸易的繁忙景象。
-
江西:从交通大动脉指标感受一线经济“脉动”
物流港站车来车往,交通干线川流不息。记者近日在南昌向塘国际陆港、长江沿线的重要港口九江港、东西交通大动脉沪昆高速公路江西段等地走访看到,这些交通大动脉加速“流动”,一个个亮眼的“流动”指标折射出一线经济的强劲“脉动”。
-
老国企寻“新”记——西部工业重镇陕西宝鸡开年走访见闻
春寒料峭,记者来到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工业重镇陕西省宝鸡市,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订单旺、工人忙、信心强成为这座城市的开年图景,一批老国企积极拥抱新路径、新机制、新赛道,“智能制造”“职业经理人”等新招迭出,正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
-
走出去 稳下来——“陇上江南”电商产业发展开新局
早春时节,甘肃省陇南市一批从事电商销售的企业,带着产自中国西北内陆腹地的“礼县苹果”等农产品亮相俄罗斯莫斯科红宝石展览中心。新年开新局,陇南市电商产业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促进经济复苏的能力越来越强,不少本地企业带着苹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海外。
-
新疆:聚焦“八大产业集群” 研发建设“加速跑”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疆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火车开进仓库里 服务生产“零距离”
裕溪口火车站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裕溪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一座拥有80多年历史的车站,车站主要以货运为主。车站内有几条特殊的铁路轨道,一直延伸至附近几家大型企业的仓库内。铁路线路的延伸让企业运力成本大幅减少。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该条物流线路发送货运量及到达货运量明显增长。
-
从“活下来”到“火起来”——湖北旅游业提质升级观察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湖北省累计接待游客3345.2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28.86%,较2019年同比增长15.87%。
-
服务一站式 引才有“妙招”——早春时节探访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月17日上午,长江与汉江交汇的武汉市汉阳区,为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群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正在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汉阳集聚区)一楼大厅举行。23岁的湖北商贸学院毕业生田梦婷早早赶到现场,了解岗位信息。
-
黑龙江穆棱:半导体企业为数字经济注入“芯”动能
连日来,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的北一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一家芯片企业,公司与多家国内外客商签订订单,生产IGBT模块等,满足市场需求。IGBT模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焊接机、家电等,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芯”动能。
-
安徽:重点工程建设开启“加速度”
春节过后,安徽各地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近日,记者探访了安徽亳州、铜陵、淮北等地的重点工程建设现场。一起去看看吧!
-
提前开工 大连海产品加工企业节后开足马力忙生产
辽宁大连庄河市的黑岛镇位于黄海之滨,镇内有12家大型海产品加工企业,这里是大连重要的海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之一。
-
“抢抓”好春光 “育出”新希望——海南南繁科研一线见闻
南海之滨艳阳高照,海南三亚迎来南繁育种季。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基地一处大棚,围绕葡萄的“专家会诊”火热进行。
-
重拾人间烟火的烧烤店
南强街巷地处昆明市中心,是一个保留有历史建筑风貌的文化和商业街区。位于南强街巷的一家网红烧烤店,最近顾客盈门。朱富贵的店里,顾客最多时超200人候桌,有些顾客排到凌晨1点才就餐。随着游客陆续回归,朱富贵对未来的生意重拾信心。
-
湖南株洲服饰产业发展一线见闻
画图设计、开工生产、直播卖货、打包批发……春节过后,记者走访湖南株洲多家服饰企业看到,“忙”成了当下经营者们口中的关键词。
-
外企看好中国市场 布新局 信心足
加快项目签约和建设、持续追加在华投资、布局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信心不减、动作不断。
-
葫芦绘就大千世界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在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非遗传承人牛成果带领乡亲们成立北京吉祥八宝葫芦手工艺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葫芦种植、葫芦手工艺品加工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
“无废工厂”里的绿色转型“密码”
在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处甲醇装置精馏系统正在生产着醇基液体燃料。经过精馏等无害化处理,这里生产的燃料产品会被外售到经开区内以及重庆市内的多家企业,作为工业生产的燃料使用,实现危险废物“变废为宝”。
-
三晋有花 处处芬芳——山西特色专业镇集群经济一线观察
定襄法兰、太谷玛钢、怀仁陶瓷、祁县玻璃器皿、上党中药材、杏花村汾酒……这些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产业名镇,如同春日繁花,透露着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勃勃生机。
-
深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乡村“土特产”要在“品”上下足功夫,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本地“土特产”更好服务城乡、致富农民。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更多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就会不断带动强农富农,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
水润万木渐成林——河南聚力扶持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
最新数据显示,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河南省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0家。“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力争认定更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
增动力 延链条 促转型——河北秦皇岛高质量发展涌新潮
能源枢纽港口“北煤南运”繁忙,优势产业加快延链集群,“一季观光”转向“四季康养”……新春伊始,渤海之滨,河北省秦皇岛市高质量发展新潮涌动。
-
新开工厂 链式联动——湖北荆门锂电产业发展见闻
从2012年引进这家企业开始,荆门市高新区与锂电池“结缘”。近年来,荆门市始终牢牢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资,从土地价格、人才引进、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新能源新材料作为高新区主导特色产业重点扶持。
-
生产“拉满弓”、创新“迎春忙”——四川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走访见闻
记者近日走访四川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时见到,开年以来,不少企业就在忙生产、忙创新。“去年底,公司就制定了今年的发展目标。今年初七刚开工,我们现有的项目就全面动工,市场拓展团队也快速走出去,寻找新的订单。”四川云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维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都铆足劲儿要大干一场。
-
工业原料产销两旺——在老工业基地吉林感受经济发展信心
年初以来,记者深入吉林油田、吉林石化、吉林化纤等大型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扩产提量,各类产品销往全国,一派火热景象。
-
新华时评:要拼要抢更要实
神州大地春光渐盛,各地正展现抢先机、争开局、拼经济的良好态势。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抓好经济工作要拼,要抢,更要实。
-
交易旺 扩繁忙——河西走廊“牛羊大县”早春产业观察
早春时节,位于河西走廊的“牛羊大县”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处处涌动着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
释放发展新活力——山东滨州经济稳增长一线见闻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春日暖阳下,山东省滨州市国家能源博兴发电有限公司博兴电厂一期项目施工建设如火如荼。“目前,施工人员数量已超过1000人,大型工程机械全部到位,工程进度已完成20%,完成投资已超20亿元。”国家能源博兴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告诉记者。
-
货运增长 人气回升——广西边境商贸旅游复苏见闻
数据显示,今年1月8日至2月12日,友谊关口岸(含浦寨、弄怀通道)出入境货物车辆49397辆次,日均出入境车辆达1496辆次,较2022年日均出入境车辆934辆次提高60%。据初步测算,外贸日均进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亿元左右,增长42.8%。
-
人气爆棚消费旺 重庆的这些老街做对了什么
今年春节假期,重庆的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具有巴渝特色的老街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开辟新的消费场景,受到游客青睐。
-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持续升温
进入二月以来,西双版纳旅游持续升温。经初步测算,今年1月,西双版纳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11.93万人次,同比增长275.6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9.16亿元,同比增长312.31%。
-
转型升级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均居世界首位,印证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中国之环”的分量之重。
-
扩岗增需:高质量发展促就业
开年以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就业促进作用明显。新产能扩大、新业态增加,释放出新岗位,成为刺激就业新的增长点。 用工大省广东的春招市场明显呈现出用工结构稳定,并持续优化的特点。
-
湖北黄石: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正式投产
日前,中色大冶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在湖北黄石正式投产。该项目引进世界先进的“闪速熔炼+闪速吹炼”“双闪”工艺,铜精矿经“双闪”工艺,只需要4到5秒,就可以生产出高品位的粗铜。经过7道工序不断提纯后得到的高纯度阴极铜可广泛运用于5G新基建和家电生产等领域。
-
消费市场回暖 尽显经济澎湃活力
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3开年以来,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暖”意十足。消费回暖为中国经济复苏注入动力,有效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下一步,通过捕捉新机遇、挖掘新潜力,“消费马车”会跑得更快更好,持续为经济企稳回暖加力。
-
科技味更足 含“新”量更高——陕西延安部分工业企业走访见闻
农历正月里的陕西延安,仍然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到处可见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产业工人繁忙劳动的场景。在紧张的生产中实现“开门红”,成为老区开年最重要的目标。
-
“黄金周”火成“黄金月”——三亚旅游业提档升级观察
“早赴南山敲钟祈福体验海南非遗文化、午乘游艇放眼南海万里波涛、夜游鹿回头俯览人间繁华……”北京游客李女士身着椰树和海浪印花的“岛服”,与记者分享三亚错峰游攻略。